隨著時代的發展,我們身邊出現的干凈河道越來越少,大多成為黑臭水體,如何整治?這里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關于黑臭水體整治技術方針,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,參考參考!
一是控源截污。對城區污水現狀及污水工程進行規劃,計劃至2019年,建設市政污水管網公里,實施96個小區雨污分流和接污納管,新建7座污水提升泵站。以控制污染物進入河道為根本出發點,加大污水收集力度,提高污水處理效率,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水體源頭污染問題。
二是清淤疏浚。結合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園林城市創建,清理城市水體沿岸積存垃圾,嚴厲查處向河道傾倒垃圾、污水的行為,解決因臟亂差導致的水環境惡化問題。在摸清黑臭水體底泥污染情況的基礎上,確定疏浚范圍和疏浚深度,利用生態清淤方式清理水體底泥污染物,妥善運輸和處置底泥,嚴防二次污染。
三是活水循環。加強城市“藍線”規劃管控,嚴禁隨意填埋河道溝塘,嚴控侵占河道水體行為,保持城市現狀水面不減少。加大對河道兩岸違法建設的清理力度,打通“斷頭河”,加強城市水系溝通。合理利用再生水和清潔雨水作為補充水源,抬高水位,加大水深,增加水體容量,提升水體自凈能力,構建健康水循環體系。
四是生態修復。結合實際,選擇岸帶修復、植被恢復、水體生態凈化等生態修復技術,恢復河道生態功能。對硬質駁岸或“三面光”硬化的非行洪排澇骨干河道,有計劃地實施生態化改造,恢復岸線和水體的自然凈化功能。合理種植水生植物,去除水中的有機物、氮、磷等污染物,提高水體自凈能力,促進水質提升,恢復、重建城市水體良性生態系統。加強城市河道沿岸綠化和濱水空間規劃建設,并與城市公園綠地、生態廊道、海綿城市、步行綠道系統等有機結合,營造良好的城市濱水空間
五是長效管護。強化水草打撈和水面保潔,加強各項管護制度建設,明確水體養護單位及其職責、績效評估機制和養護經費來源。城管、環保、水務等部門加強對小餐飲、洗車場、理發店等排污、排水的執法管理,加大對亂排亂倒、偷排偷倒行為的整治和處罰力度。